機器人可會需要醫療艙?


想像有這樣的一天,突如其來的右下腹疼痛,於是你舉步維艱地走到附近診所,人工智能做出闌尾炎的診斷後,不用外科醫師幫你開刀,機器人帶你進入醫療艙中,設定好後,就像加熱微波食品一樣,時間一到,手術也就完成了。

不過,事情有我們想得這麼容易嗎?

《普羅米修斯》中的鮑林醫療艙,是超高科技全自動化的手術設備,2093年全世界也只生產了12個,能夠執行繞道手術等高難度外科技術,消毒、開刀、縫合全自動化。在《普羅米修斯》中,科學家伊莉莎白蕭也利用鮑林醫療艙獨自取出體內異形;不過,造成伊莉莎白體內孕育異型的始作俑者是誰呢?是機器人(正確來說應該是仿生人)大衛,也就是人工智能希望成為造物主的反撲。

而現今最接近醫療艙的科技應該是機械手臂手術;機械手臂用於手術,如同衛星導航用於駕駛,還不等同人工智能用於自動車。衛星導航也曾發生帶錯路的狀況,而對於瞬息萬變的路況而言,自動駕駛更難派上用場,所以也發生過自動車的意外事故。應用機械手臂甚至人工智能來進行手術,絕非萬無一失。

2015年2月,在英國紐卡斯爾的弗里曼醫院,內爾醫生奉命使用機械手臂為一位患有心臟病的病患動手術前,因另外有事錯過了兩堂關於機械手臂使用的課程。

內爾醫生說:「一切準備不足,我都還不會走路,就被要求跑步一樣。」當天使用機械手臂進行手術的種種異象,包括機械手臂發出刺耳尖銳的聲音,導致他和助理醫師無法正確溝通手術流程。而且他發現病患的心臟縫線並沒有按照有組織的方式放置。

接著內爾醫生看到機械手臂隨意移動、觸碰並干擾助理醫師的手。更為嚴重的是機械手臂竟把病患的大動脈戳破,病患的血噴濺到機械手臂的鏡頭上,導致內爾醫生無法繼續操作,只好改回開胸手術,修復大動脈後繼續完成手術。但不幸的是,病人在手術後不到一週內就過世。內爾醫生也承認如果直接進行開胸手術,病患可能不會因此死亡。

他在聽證會中指控,當天原本有兩名機械手臂技術專家負責監看手術過程,但當機械手臂出現問題、場面失控時,內爾醫生卻找不到技術專家的身影,讓他很無助。對此,兩名專家辯稱是因不想打擾醫師工作才會離開現場。內爾醫生對此事故表示遺憾,之後他再也沒有使用過機械手臂來為病人開刀。

之前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已警告醫生和患者審慎評估使用機械手臂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和其他癌症相關手術,並表示機械手臂手術尚未獲得批准用於治療癌症。醫生和患者應考慮機械手臂輔助外科手術的益處、風險和替代方案,考慮這些資訊以做出明智的治療決定。

手術需要一個團隊,外科醫師、麻醉醫師、刷手護理師、流動護理師,而每位患者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同一種術式,會遇到什麼情況都不盡相同。不能簡單以標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一視同仁。把手術當成是工廠的作業線,必然會遇到超出設定的意外。

拿闌尾炎來說好了,典型的闌尾炎會有右下腹疼痛,但右下腹痛不代表就是闌尾炎,鑑別診斷包括憩室炎、輸尿管結石、骨盆腔感染、或者膽囊炎、甚至胃穿孔都有可能,而手術過程中還會遇到沾黏、出血,也許手術成功了,但最後病患仍然不幸過世,因為沒有真正解決病因。

真的要像《普羅米修斯》中的醫療艙,可以人工智能進行手術,無需外科醫師,目前仍然無法實現。